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0 (第2/4页)
,那总是可以卖得出去的吧!就算卖不出去还可以自己吃,据说那些东西都有药用价值呢! 在平民百姓不知道的地方,整个大焉朝的官府衙门都在积极地开始备战。低级官员们只是觉得皇帝好像突然对西北边关重视了起来,各种物资像不要钱一样往西北调。不过考虑到春天正是匈奴活动猖獗的时候,这种程度的重视也情有可原。只有六部的高官才知道,大焉即将面对的是一个疯狂主战的单于,是一个不从大焉身上咬下一块rou来绝不会轻易退兵的蛮族首领。 大焉整个西北疆界有守军八十万,分布在一系列的边关重镇上,主要分成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边关重镇,这里有经验最丰富的老将老兵,这些人几乎每个月都要和匈奴交战。第二道防线是以各边关州府主要城市为依托的驻军要地,驻守着大量的军队,保护这些在匈奴入侵时首当其冲的城市,让周围的百姓可以及时躲进去。第三道防线位于长安北面,这里有大焉最精锐的部队,主要作用是保护京畿安全。这些部队就像一面盾牌,牢牢护住大焉的心脏。要是连这道防线都被突破了,那整个北方就无险可守了。 在备战会议上,兵部尚书韩仪认为,假如匈奴真的倾巢而出,那么能够在第一道防线上拦住他们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匈奴可能从任何一个方向展开进攻,而大焉则必须兼顾各地。这样一来匈奴必定会在局部战场上获得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进而突破边关要塞,长驱直入。 韩仪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用第一道防线上的军队拖住匈奴的脚步,为第二道防线上的军队争取调动的时间。至于京畿守军,要是能不调用最好还是不要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