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_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怀 (第4/6页)

无休无止。

    其中,督政院是最忙的,涉及着修订,完善大明律,制定各个衙门的规章制度,还有地方巡抚,总督等的职权章程,繁杂不堪,每一个细节都要照顾到,一百多人依旧感觉人手不够,加班加点还是累的够呛。

    廷议一推再推,各省的巡抚,以战区划分的小组同样忙碌不止,焦急难耐,地方上不停的传信要求尽快回去,政务堆积如山,拖延了太久。

    第二天,朱栩去看望傅昌宗回宫,坐在御书房内,看着司礼监整理好的一道道奏本简略。

    士绅的反对声越来越大,朝廷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有两个侍郎公然表达了‘望朝廷三思’的想法,虽然很快又收回,可这如同开了一个缺口,越来越多的在朝官吏开始说话,表达了反对的想法。

    朝廷只是对高层官员实行了禁令,其他官吏都没有阻止,这如同洪水决堤一般,越来越多,满京城的都是反对这一条的。不管是已经算士绅的,还是有可能成为士族的,都在大力反对,声音震京城。

    朱栩翻着翻着就懒得翻了,将这些都扔到一边,拿起各地的奏本来看。

    各地的奏本都离不开两件事:‘灾情’,‘民乱’,衍生而出的就是赈灾与弹压。

    灾情这些,朱栩大部分都甩给了内阁,他只是泛泛的看着,偶尔做个批拟。

    突然间,朱栩双眼一眯,盯着手里的奏本,面露凝色。

    这是秦良玉的奏本,言称在陕.西的流寇出现异同。

    本来只是步卒,见了官兵就会跑的流寇,现在居然出现了小股骑兵,并且是两匹马,长距离的袭扰,战术的运用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是疯涌而来,崩溃如山倒的乌合之众,显然匪寇里有了被重用的人才。

    且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