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分卷阅读25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9 (第2/4页)

能入伍,更是深得民心。

    一来谁都不想自己没有子嗣上战场,死了之后就是断子绝孙了。二来瑞朝人口太少,不留点壮丁在家生娃,将来人口越来越少,怕是连个军饷都种不出来了。

    只是除此之外,士兵的后代能入读行知小学这一条,只能在宁安和广义,还有淮阳推行,其他地方摆出这条好处,意义不大。但是又不能光从宁安和广义征兵,不然宁安的壮年劳动力都要被捋秃了!

    正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陶笉然一拍桌子,就有了决断。

    今年海州和凌州还有广义不是要建全封闭小学么,肯定能塞下不少学生!想让自家子女读书的士兵,报个名就有官府免费送你家娃过去,每年过年学校负责免费送回家再接回来!这下总成了吧!

    南方有宁安和广义,北方也不能落下,陶笉然去信一封,让公孙明志和王琬凝在京郊也建一个封闭小学。

    就这么凑凑,应该能塞进去三万士兵的子嗣。

    既然京城这边都搞起来了,陶笉然又让王琬凝和公孙明志一起,将宁安那边的设施都复制一份到京城来。

    图书馆不用说,还有造纸厂和福善堂。都是跟教化有关的事情,陶笉然没有其他人手,只能交给他们了。

    陶笉然把计划一一列出来,有跟戚博翰讨论了许久,才定下了最终方案。

    征兵自然是要先让戚博翰“清醒”过来,京城那边想来也布置得差不多,戚博翰是时候离开了。

    临行前一晚,戚博翰什么也没做,就抱着陶笉然,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双幽深的眼眸含情脉脉地看着陶笉然,恨不得下一秒就是沧海桑田。

    陶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