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六十二章 汽车制造公司 (第3/5页)
怕不会仍由他折腾下去,如果出现收购者,到时候要谈下来应该不难,而且价格方面也应该合适。” 就像任曦所说,宝马收购罗孚之后,宝马按照既定的方案对罗孚展开了一系列“整容”手术。首先,将罗孚汽车按照宝马3、5、7系列相对应,分成罗孚25、45、75系列,并着手下一代产品的开发。其次,对罗孚在英国伯明翰和长桥的两个工厂进行了改造,以宝马工厂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罗孚,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第三,利用宝马的销售网络帮助罗孚登陆北美。第四,重塑迷你产品以及品牌形象,用宝马的零部件供应商取代了原来迷你的零部件供应商,保证迷你产品质量,并让迷你进入宝马销售网络。 不过事与愿违,由于低估了兼并后的阻力以及德英两国因历史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冲突,毕睿德良好的整顿计划在实施中完全走了样。在工厂改造方面,由于英国工人不认同宝马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宝马又不能违反收购协议随意解雇工人,双方的僵持使得改造工程进展非常缓慢;在产品开发商,由于受限于技术人员以及货币方面的因素,新一代罗孚的开发成本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算,原定的罗孚新一代上市计划也不得不一次次推延;而在北美原本想利用宝马的销售渠道来打开罗孚汽车的销售,但真正收到效果的仅仅是陆虎越野车而已。在巨大的投入之下,罗孚非但没能走出困境,还将宝马一起拉入了泥潭。到了1998年底,罗孚带给宝马的亏损已超过了30亿美元,原本的优质资源变成了十足的累赘,这让宝马欲哭无泪。而自信满满的毕睿德,其大胆的领导风格也开始饱受质疑。 甚至,宝马因此而差点被大众集团兼并,最后,毕睿德被宝马扫地出门,而罗孚汽车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